足球比分球探网|彩票开奖视频|足球赛果查询网站|荷甲最新比分及积分榜澳客|拜仁比赛赛程

新密通

d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手機驗證碼快速登錄

手機號快速注冊登錄

查看: 139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收起左側

記憶中的那些年貨

[復制鏈接]

41

主題

67

帖子

7629

密玉

學前班

Rank: 3Rank: 3Rank: 3

積分
7861

愛國者活躍會員熱心會員最佳新人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于 2016-2-13 14:22:29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紅包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 來自

來吧,加入我們,不要只是一個人!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注冊 手機驗證碼快速登錄

x
1980到2016,80后記憶中的那些年貨
  辦年貨,這一浸潤著中國人復雜而特殊情感的消費行為背后,實則更是一種精神運動。如今,很多人感慨年味兒淡了,物質生活太豐富了,當欲望容易得到滿足后,便少了期盼和驚喜。
  春節臨近,過年的年味兒越來越濃,各家各戶都在忙著辦年貨。不同于老一輩上街置辦年貨,眼下的年輕人更喜歡“宅”在家里淘年貨。跟隨長輩上街市買年貨的經歷,跟隨爸媽到親戚家上門拜年的經歷,80后們,你還記得嗎?
  30多年來年貨變化,從最初的簡單到現在的豐富,我們可以從這些簡單的細節變化一窺三十年中國經濟的巨變
  80年代:“土豪”買電視
  上世紀80年代初,“鐵匠”趙佃杰一家已經成為臨沂市莒南縣板泉鎮的第一個萬元戶。為迎接1981年的春節,他們家購進了一臺17寸黑白電視機,趙佃杰的小兒子趙左濤回憶說:“那時候整個村子都沒有電視機,自從我家買了電視之后,全村的人都來看電視,晚上把電視放到院子里,就像在部隊里看電影一樣熱鬧,每天都看到半夜……”
  在那個年代將買電視作為年貨的,還真是“土豪”行為,畢竟它是那個年代真正的奢侈品。
  80年代:普通百姓添新衣 雖然80年代人們生活水平已經有所改善,但是衣著消費水平的提高并不明顯。當時普通老百姓全家對春節生活的期盼就是添新衣。
  “那時我幾乎只有一個愿望,就是能用剩下的工資為兒子和女兒添置一套過年穿的新衣服,讓他們能體體面面地去給親戚們拜年。”74歲的老孟告訴記者,但是收入很低,置辦不了太多年貨。
  1983年他還屬于三級工,一個月44元錢的工資。到了1987年工資超過100元。到過年時就用攢的錢買點布回來,自己在家用縫紉機給孩子們做衣裳。經常是辦完年貨買完布料,就剩不了多少錢了。
  80年代的新衣大都是自己扯布做的,“那時候,衣服都是早就做好了,孩子眼巴巴看著,手指扒拉著數日子,等著大年初一穿新衣服。”于曉東說,那時候條絨是做衣服頂級的料子之一,穿條絨褲子走路,摩擦會有一種特有的聲音,“那聲音一出來,絕對拉風。”
  80年代:時尚人群買手表
  在1981年,施順才花了30元給小女兒買了塊鐘山表,興奮的小女兒特地跑到照相館留影,還把戴了手表的手腕伸到鏡頭前,好像一個手表模特兒,這張照片和已經停止不走的鐘山表勾起了很多人的回憶,“那時候有塊鐘山表可是不得了,至少要一個月工資,還得憑票,找人才能買到呢!”鐘山表在那個時代就是時髦的象征,40多歲的謝女士看到這塊表還想起了自己母親的一件趣事,“我媽也趕時髦呢,但是沒錢買,就把自己的金耳環給賣掉了,然后買了一塊鐘山表。”
  看到鐘山表,人們也想起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南京年輕人結婚流行“三轉一響一喀嚓”,“三轉”指的是自行車、手表、縫紉機,“一響”是指收音機,“一喀嚓”則是指“海鷗”牌照相機,鐘山表、三洋收音機和“海鷗”照相機,如今都成了見證南京發展的展品
80年代:果子、酒、蛋糕是送禮老三樣
  那時候走親串友大拜年,手里也要拿些年貨的,而這些年貨也主要是以吃的為主:肉、雞、鴨、水果,有的還帶著白糖、雞蛋,稍講究一些的就有了用紙盒裝的點心。當時有首很著名的歌《回娘家》中就曾有描述新媳婦過年回娘家的情景:“左手一只雞、右手一只鴨……”
  “走親戚串門送的禮是果子、酒、蛋糕,這就是點心。”市民江德麗說,那時候這些是送給親友禮品的標配。果子,是北方的一種面食,和桃酥類似。“那時候的蛋糕比較硬,用透明的塑料包裝,送禮卻是很有面子。”水果當時也是拜年送禮的佳品,幾瓶水果罐頭或新鮮水果,體面又時髦。
  “最想吃自己用碾子磨面做的年糕。”70后市民于曉東說,那個年代過年前,村里各家各戶都要磨黍米做年糕,村里就一臺碾子,有時排隊要到半夜才能輪到。年糕因為諧音“年高”,是過年的應景食品。“蒸熟后,撒上白糖,那味道才是香。”于曉東說,現在市場上賣的那種年糕再也吃不出這種親手做的味道。
  57歲的帥英說,那時年貨主要是母親在家里準備,蒸饅頭、烙煎餅、買豬頭以及雞魚肉蛋是必不可少的之外,裁紅紙寫春聯、貼幅字、糊燈籠是最有意思的年貨準備。
  90年代:“土豪”標配“大哥大”
  此時,VCD、空調、摩托車和“大哥大”等商品受到富裕家庭的追捧。
90年代:牛奶方便面納入年貨
  進入上世紀90年代,物質極大豐富,人們吃穿不愁了,長輩再也不用背著孩子藏年貨了。購置雞鴨魚肉、海鮮產品和糖果等年貨是必不可少的,此外,方便面和牛奶等也逐漸被納入年貨的范圍。
  孩子的零食也發生了變化,俄羅斯的大列吧、巧克力和糖,取代了水果糖和國光蘋果
  90年代:普通百姓買電器最“潮”
  物資日益豐富,帶給人們的是更方便地購買生活必須品,過年的時候,家里基本上能置辦新衣服,煙酒、茶葉、水果。而最時興、最“潮”的年貨變成了電器,以電視機和洗衣機為主。過年時,一些條件不錯的雙職工家庭往往會將積攢一年的工資拿出來購買一些“奢侈”年貨。家住在西城區的李女士回憶,她印象最深的一份年貨就是一臺彩電和一臺放像機。
  那時候,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成為大家過年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
手機掃一掃,車主馬上到。掃碼挪車,方便你我。
關閉

猜你喜歡上一條 /1 下一條

首頁|版權問題|手機版|小黑屋|新密通:新密綜合生活服務門戶

GMT+8, 2025-5-15 07:37 , Processed in 0.369141 second(s), 31 queries 豫ICP備17022382號(3265353)

Powered by XMT Inc. © 2015-2026 ArrayV1.0QQ

系統運營:密通科技 豫公網安備 41018302000212號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